查看原文
其他

桐乡“四饼”,一口一个幸福!

桐乡人都在看→ 桐乡发布 2022-11-09

开栏语

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。能唤醒乡愁记忆的,不只是熟悉的风景,更有那忘不掉的“家乡味”。我们推出“桐乡风物”栏目,聚焦桐乡独具特色的风物特产,带你寻找记忆里的“桐乡味道”。


  万物复苏的春日时节,喜爱美食的桐乡人,总是能够巧妙地利用大地的礼物和自然的馈赠,做出一样样属于春季的自然味道,吃下整片清新温暖的田野春光。


  每年清明前后,许多街边小店开始摆上甜麦塌饼,黛青油亮,散发的阵阵清香,弥漫在老街的弄堂里。寻着香味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。

  甜麦塌饼虽“长相”普通,但做起来可不容易。小麦磨粉,兑了米粉,和煮烂的野草头一起揉成软粉团。揉光后的粉团经轻轻一压,做成扁圆形的饼,两面再粘上些芝麻。



  上锅蒸熟后,在锅子里涂上菜油,将甜麦塌饼一个个摆好,煎至两面变色。有些人家还会在软粉团里包上豆沙馅,吃起来也别有风味。


  草头的香和甜麦的甜,再加上淡淡的焦香、芝麻的酥香,咬一口,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。寻常的糕点,都得吃个热乎劲,凉后难免干硬。甜麦塌饼却有属于自己的“小傲娇”,即使凉透了,外壳依旧又香又脆,里面还是香甜软糯。



  清明一过,再想品尝这番美味,便得等到来年了。也许,正是因为我们与它短暂的相遇,才让这份滋味显得弥足珍贵。一块朴实无华的甜麦塌饼,是桐乡人祖辈传下来的手艺,它的质朴清香,也包含了人们最香甜、最美好的回忆。


  如果说,甜麦塌饼属于“季节限定”,那一年四季、一日三餐,寻常日子里的每一餐,那些触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,却更是珍贵。


  一日之计在于晨,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,谁说仪式感不重要?一把长柄火钳伸入滚烫的炉子中,夹起一个烤好的烧饼。一刀下去,刚出炉的烧饼被切成两半,中间再夹上一根松脆的油条。对于不少桐乡人来说,新的一天就是从这阵阵酥香中开始的。



  许多小区的楼下,都会看到一摊、一炉,一片香喷喷的金黄。揉面、擀面、分面……店家一气呵成,等待在一旁的食客丝毫没有厌倦于观看这一制作过程。面饼撒上芝麻,此时炉火正旺,是下炉烘烤的好时机。很快,烧饼香气四起。



  一个刚出炉的烧饼拿在手上,一口咬下,面香浓郁,酥脆宜人。牙齿突破层层酥脆的面皮,咯吱咯吱地咀嚼,芝麻的香味在口中蔓延开来。没错,这是一份是来自人间烟火的温柔和暖意!


  越是美味,外表看上去,往往越是平常无奇。在乌镇西栅景区,“滋啦啦”油煎铺子前,常常是要排长队的。可为了这一口萝卜丝饼,等待又是如此值得。



  铺子里,老师傅十分忙碌,不时在沸油里拨动着长筷。一层薄油、一勺面糊、一大撮萝卜丝馅儿,再加一勺面糊,下油锅“滋啦滋啦”,一个胖嘟嘟的萝卜丝饼很快就出锅了。



  油炸至金黄的外皮脆脆的,里面是清香鲜嫩的萝卜丝,裹个纸片捏在手中,一口下去,外脆里绵,咸香有味。来乌镇,人再多也要排队买几个,这似乎已是约定俗成的事情。


  桐乡人的童年里,一定有萝卜丝饼的味道。古老的手艺伴随人们的生活,送走冬春几度,平添风韵几何。


  万物生长有时,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,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。姑嫂饼,在乌镇至少有数百年生产历史,清乾隆年间修著的《乌青镇志》卷二十的“土产篇”中就有记述:“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,有椒盐者,有白糖者,味甘而润,远近著名。”



  “姑嫂一条心,巧做小酥饼,白糖加椒盐,又糯又香甜。”这是当地赞美姑嫂饼的一首民谣。姑嫂饼的形状酷似象棋,老少皆宜,有芝麻、香葱、花生、粗粮等多种香型,甜咸兼备,风味独特。而在诸多姑嫂饼品牌中,泰丰斋的姑嫂饼属于佳者。



  除了用手艺留住传统美味,泰丰斋还建起了姑嫂饼博物馆,走进馆内,老底子的桌椅、石磨、蓑衣,营造出浓郁的江南味道。在这里,游客不仅能了解姑嫂饼的历史、江南的文化,品尝到以姑嫂饼为代表的各种乌镇传统糕点,还可以亲手体验制作糕点的乐趣。


桐乡“四饼”,

用的都是平常无奇的食材,

但经一双巧手、一番细密心思

和一次次精心制作,

就会变成记忆深处,

让我们留恋的味道。

虽然味道迥异,

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……



送福利啦!


你是否对桐乡“四饼”

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?

在评论区说出

你与桐乡“四饼”的故事,

获赞最多的前十位

将分别获得姑嫂饼礼袋一份。

点赞时间截至10月15日中午12:00,

届时小布将与获奖者联系。

部分图片由商家提供

记者|颜明芬

摄影|沈泽瓴

编辑|李滢瑕

责编|施玉婷


最新动态:


打好收官战,勇夺全年红,为实干奋进的2022年划上圆满句号!
桐乡举行集中挂牌仪式
浙江首批!幸福,就在身边
喜迎二十大丨水乡突围记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